據礦業網(http://www.mining.com/)2月8日報道,印度尼西亞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鈷生產國,為其成為電動汽車供應鏈中的重要參與者提供了支持。
美國政府數據顯示,印度尼西亞2022年的電池材料產量超過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等其他國家,位居全球第二。分析人士表示,這一增產將在未來10年內繼續,以緩解世界對剛果民主共和國三分之二以上鈷供應依賴,并避免潛在的短缺。
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(Joko Widodo)帶頭推動該國利用豐富的礦產資源建設電池和電動汽車產業。據基準礦產情報公司(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)的數據,中國已經生產了全球約一半的鎳;到2030年,其在全球鈷產量中的份額將從2021的約1%上升到近20%;鶞实V產情報公司的分析師認為,印度尼西亞的擴產“在某種程度上重塑了全球供應鏈”,一系列項目已經“按計劃進行,并正在成功推進”。
鈷的擴產主要得益于中國公司對精煉廠的數十億美元投資,這些精煉廠主要生產含鈷和鎳的混合物。全球最大的鎳生產商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(Tsingshan Holding Group Co.)、鈷精煉巨頭浙江華友鈷業(Zhejiang Huayou Cobalt)和著名的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(CATL)都是投資者;鶞实V產情報公司表示,今年印度尼西亞的鈷產量將再次翻番。
改變游戲規則
印度尼西亞的擴產有助于緩解人們對鈷供應緊張的擔憂,鈷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材料、磁體,以及電池等。自去年5月以來,全球基準鈷價格已減半,迄今已下跌13%。
盡管鈷價格的下跌為汽車制造商提供了成本減免機會,但由于剛果民主共和國鈷生產存在的倫理爭議,以及近年來的價格波動,一些公司已經在嘗試逐步淘汰電池中的鈷。印度尼西亞鈷供應的激增可能有助于緩解這兩種擔憂。
雷斯塔能源公司(Rystad Energy)分析師表示,今年全球鈷市場將出現過剩,每隔3~4個月就會有一個關于即將到來的項目的新公告;隨著供應的擴大,鈷價格在短期內仍將“停滯不前”,這改變了游戲規則。
。ㄖ袊刭|調查局成都中心,郭林楠編譯;陳秀法審核;張新元發布。原文網址:https://www.mining.com/web/the-biggest-source-of-cobalt-outside-africa-is-now-indonesia/)